從能源視角研讀《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7月21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公布。學習之余,遂成斯文,料不盡然,僅作交流。
(來源:微信公眾號“葉春能源”作者:葉春)
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部署具有深遠影響。7月21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公布。能源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和發展不僅關系到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關鍵。能源的安全穩定供應、綠色低碳轉型和技術創新,成為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務。
一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通過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強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并強化市場監管,推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市場化改革
能源行業應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引入更多的市場競爭機制。電力和天然氣市場的改革應加快步伐,實現價格機制市場化,減少政府對價格的干預,激發市場活力。2023年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達到了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1.4%,比上一年提高了0.6個百分點,電力市場化改革顯著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通過深化市場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能源供應的效率和質量。
(二)產權保護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創新。能源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2023年調查顯示,我國各類型專利產業化率較上年全面提高,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9.6%,較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通過保護知識產權,可以激勵更多的企業投入研發,推動技術進步。近年來,中國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果,大量專利積累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三)公平競爭環境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具體到能源行業,應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其在能源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中發揮積極作用。民營經濟在能源行業中的作用和貢獻不容忽視,特別是在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方面。
(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能源行業應推進全國能源市場的統一建設,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實現資源的高效流動。以電力市場為例,應加快區域電力市場的整合,推動形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市場競爭力。2023年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1.4%。其中,省間交易電量合計為11589.4億千瓦時,占總交易電量的20.33%,顯示出市場整合的初步成效。
(五)市場監管和風險防范
在“放得活”的同時,也要“管得住”。通過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防止市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例如,在油氣領域,應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體系,確保市場的公平競爭和穩定運行。同時,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防止市場失靈,保障能源安全供應。國家能源局加強了對油氣市場的監管,印發了《2023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的通知,確保市場的公平競爭和穩定運行,并保障能源安全供應。
二 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通過推進技術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能源服務業、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發展新質生產力
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升級和形成新的增長點的動力及能力。在能源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能夠推動能源產業的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而且對解決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大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的能源技術研發投入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創新能源領域的產業政策機制是營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有利環境的關鍵。建立公平競爭的能源市場體系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保障。
(二)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推動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全過程的智能化管理。截至2023年底,,我國智能電表保有量已超過6.5億只,智能電表的快速增長和廣泛應用,實現了居民用電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用戶用電的便利性。
(三)服務業發展
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推動能源服務業的發展。能源服務業在優化能源管理、提升能源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據市場研究公司數據顯示,中國能源服務市場正在經歷快速的發展。通過發展能源服務業,可以提供從能源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營維護的全方位服務,提高能源系統的綜合效益,推動能源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四)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
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推動能源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例如,加強輸配電網建設,提高電力輸送能力和安全性;加快充電樁等新能源車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達859.6萬臺,同比增加65%。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輻射面積最大、服務車輛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效支持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五)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為了確保能源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這包括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風險防范機制,加強關鍵能源資源和設備的儲備,以及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根據最新的官方數據,中國正在不斷增強其能源儲備能力。例如,國家石油儲備能力已達到一定的安全水平,而天然氣儲備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這些措施有效增強了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三 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
通過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戰略目標。
(一)教育和人才培養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培養能源領域的高素質人才,對推動能源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在能源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積極的貢獻。例如,清華大學在能源互聯網領域的研究為國家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致力于推動能源科技進展和培養能源行業人才。這些有助于提升能源領域的教育質量和專業人才的培養,為能源行業的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科技創新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能源科技創新。通過健全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在太陽能光伏、風能、儲能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瓶頸。例如,中國光伏行業近年來在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多晶硅生產電耗顯著降低、大尺寸硅片市場占有率增長、N型電池片市場占有率提升等。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3年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216.88吉瓦,同比增長148%,創下歷史新高。
(三)創新驅動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技術創新和應用。中國鋰電池行業的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顯著增加。2022年鋰電池板塊上市公司的研發總費用高達485.5億元,同比增長78%。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與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共同在智能電網、儲能技術等領域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這些推動了產學研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
(四)新型舉國體制
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通過整合全國的科研資源和力量,集中攻克能源領域的重大科技難題。例如,在核能、氫能等前沿領域,國家設立重大專項,投入大量資源,集中力量進行攻關。截至2023年底,我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55臺,總裝機容量為57吉瓦,核準及在建核電機組36臺,總裝機容量為44吉瓦;全年核電發電量44萬吉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近5%,顯示了新型舉國體制在推動核能技術發展方面的巨大優勢。
(五)創新生態系統建設
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支持能源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通過建立國家級和省級能源科技創新平臺,為企業、科研機構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服務。《“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國家、部門、地方、企業各級各類能源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構建開放合作、共創共享創新生態圈”。2023年,國家能源局發布“十四五”第一批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名單,包括“國家能源非能動核能共性技術研發中心”等6個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這些平臺的建立為能源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六)人才激勵機制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通過提供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設立人才發展基金,支持優秀人才開展創新研究,鼓勵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培養符合能源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和激勵體系,確保人才的貢獻得到合理認可和獎勵。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文化,為人才提供充分的創新自由度和必要的資源支持。
(七)國際合作
加強國際合作,提升能源科技創新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中國能源行業不斷推動創新發展。中國與德國、美國等國家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合作尤為突出,這些合作幫助國內企業提升了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為了進一步促進國內能源科技創新,中國持續增加對國際能源技術合作項目的投入。中國能源行業正積極參與全球能源科技的發展,不斷吸收國際先進的創新成果,以實現自身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四 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通過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深化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優化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強化國家戰略規劃和政策實施,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國家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一)宏觀調控和政策協調
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加強能源政策與國家整體經濟政策的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聯合出臺了多項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促進能源結構優化。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4.5億千瓦,歷史上首次超過全國發電總裝機的一半,凸顯了可再生能源在我國電力供應中的重要地位。同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3萬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風電和光伏發電量更是超過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比突破15%,這充分展示了政策協調在推動能源轉型中取得的積極成效。
(二)財稅體制改革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優化能源行業的稅收政策。國家通過實施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如增值稅即征即退、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新能源企業的成本,為產業的技術創新和規模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些政策的實施,促進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強了整個行業的競爭力,為能源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三)金融體制改革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能源企業融資機制。通過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支持能源企業的技術創新和項目建設。國家開發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新能源項目的貸款支持力度,推出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產品。2023年,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為8548.54億元,其中清潔能源領域的資金規模合計占比超過40% ,為新能源項目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推動能源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四)區域協調發展
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推動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加強區域合作,促進東、中、西部地區能源發展的協調平衡。“西電東送”工程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通過特高壓輸電技術將西部地區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輸送到東部負荷中心,有效緩解了東部地區的電力緊張局面,同時推動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到2025年西電東送能力將達到3.6億千瓦以上,顯著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 。
(五)國家戰略規劃體系
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加強國家頂層設計與能源專項發展規劃編制。通過科學規劃,統籌資源配置,確保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總裝機容量目標是達到12億千瓦,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目標是達到20%左右。當前,正在制訂“十五五”能源發展規劃。規劃不僅為能源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政策支持。
(六)政策實施和監管
加強政策實施和監管,確保宏觀調控措施落到實處。國家能源局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積極履行市場監管職責,包括監管電力市場運行、處理電力市場糾紛、監督檢查電價和各項輔助服務收費標準等。2023年,國家能源局進一步強化電力市場監管工作,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并在內蒙古、浙江、重慶、云南、甘肅開展電力領域綜合監管工作,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推動電力領域重大規劃政策落實。
(七)應急機制和安全保障
完善能源應急機制和安全保障體系,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加強能源儲備,健全應急預案,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源供應的穩定和安全。中國的天然氣儲備能力不斷提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儲氣設施建設的目標和措施,進一步加快推進儲氣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天然氣儲備能力。石油儲備也在不斷增強,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降至72%,且是2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里昂證券分析師預計,中國目前的儲備約為70天,接近國際上公認的90天安全線標準。
五 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通過統籌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推動鄉村振興、提高城鄉能源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雙向流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一)統籌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
能源行業在統籌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通過推動新能源項目建設,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到2023年底,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為610吉瓦,光伏發電項目廣泛分布在包括農村和城鎮邊緣地區在內的多個區域,這不僅增加當地的電力供應,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同時,結合城鎮化建設,中國正在推進城市能源互聯網項目,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能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推動能源的高效和綠色利用。
(二)推動鄉村振興
能源行業應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推進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地區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的《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到2025年,將建成一批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試點,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占農村能源的比重持續提升,農村電網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壯大。此外,推廣清潔能源在農村的應用,減少農村地區對傳統生物質燃料的依賴,提升農村能源的清潔化和現代化水平。
(三)提高城鄉能源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
通過科學規劃和政策引導,推動城鄉能源一體化建設。結合國家能源發展規劃,制定適應城鄉特點的能源發展方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實施智能電網和微電網項目,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能源管控平臺,綜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多能互補和智能耦合,形成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促進了城鄉能源系統的高效聯動和資源共享。
(四)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雙向流動
推動城鄉能源資源的平等交換和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距。通過建設跨區域能源輸送通道,實現能源資源在城鄉間的合理流動。截至2023年底,國家電網在國內建成35項特高壓工程,跨區、跨省輸電能力超過3億千瓦,累計送電超過2.9萬億千瓦時,有力促進了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特高壓輸電通道不僅將西部地區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輸送到東部負荷中心,還促進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江蘇省作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通過與山西省等能源大省的合作,山西省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電力產能通過跨區域輸送通道,為江蘇等地區的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了穩定的能源保障。安徽省通過向上海等東部沿海城市送電,不僅促進了自身能源產業的發展,也為接收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根據國家能源局相關工作指導意見,還將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能源規劃落地實施,支持東北等地區能源高質量發展。優化完善政策機制,推動跨省跨區輸電通道高質量發展。
(五)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在推進農村能源建設過程中,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農村能源項目的長期穩定運行。通過建立農村能源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動農村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民參與能源項目的建設和管理,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農業農村部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取得了良好發展勢頭。截至2023年底,農民合作社數量達到223萬戶,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
通過制定和實施強農惠農富農的能源政策,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水平。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清潔能源項目的支持力度,提供財政補貼和優惠貸款政策,降低農民的能源使用成本。國家推行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包括但不限于糧食生產支持、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種業創新發展、畜牧業健康發展、農業全產業鏈提升等方面。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積極推動農村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通過支持農村電網建設、推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農村電氣化水平提升等措施,助力鄉村振興。
(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在推進農村能源項目建設過程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通過合理規劃和利用土地資源,推動新能源項目的落地實施。例如,光伏農業項目結合了光伏發電和現代農業,在農村地區已經取得顯著發展,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益。
六 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
通過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提升國際合作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中國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能源行業應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推動制度型開放。中國通過參與國際能源合作機制和標準制定,已經在全球能源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經濟復蘇和融合發展,暢通國際能源貿易投資,維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并在國際范圍內提出一系列新倡議,如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
(二)深化外貿體制改革
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推動能源產品和技術的出口。通過優化出口政策,提升能源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3年我國光伏主材(硅片、電池、組件)出口實現490.66億美元,雖然同比2022年的518.64億美元下降了5.58%,但出口總重量達到1818.27萬噸,同比2022年的1448.11萬噸上升了25.56% 。這表明中國光伏產品在全球市場上仍具有較高的競爭力。中國光伏組件的出口量在全球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2023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約為484.8億美元,其中組件出口量達到211.7吉瓦,同比增長37.9%。
(三)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
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吸引更多外資進入能源領域,同時鼓勵國內能源企業“走出去”。通過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提供政策支持,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技術,促進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億元人民幣,規模處于歷史高位。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2024年能源轉型投資趨勢》報告,2023年中國能源轉型投資達到6760億美元,占全球能源轉型投資總額的38%,穩居全球能源轉型投資額榜首。中國能源企業的海外投資也在不斷增加,2023年中國企業海外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簽約額達到了38億美元,超過了過去兩年的總和。
(四)優化區域開放布局
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推動能源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通過建設能源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開放示范區,打造國際能源合作的窗口和平臺,促進能源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正積極推動包括能源在內的各領域開放合作,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和政策支持,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助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中國重要的開放平臺之一,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引進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廣東自貿試驗區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升級。
(五)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深化與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通過建設能源基礎設施項目,推動能源互聯互通,提升沿線國家的能源供應和利用效率。2023年,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設了多個重大能源項目。例如,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建設的卡拉奇核電站K2、K3兩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建成投運,不僅提高當地的能源供應能力,也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此外,中國企業與共建國家合作共建的海外產業園超過70個,其中包括中馬、中印尼“兩國雙園”等,進一步加強了與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
(六)提升國際合作能力
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國際合作能力。通過參與全球能源市場,推動能源技術和產品的國際化發展。中國能源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中國裝備制造業培育出一批國際一流的能源裝備制造企業,滿足全球清潔能源設備需求。2023年,新型儲能發展迅速,新增裝機規模約2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000億元,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了重要力量。2023年,中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投資總額達到6760億美元,占全球能源轉型投資的38%,穩居全球能源轉型投資額榜首,不僅推動了國內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技術的創新,也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了強勁動力。
(七)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與國際能源組織和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做法。通過與國際能源組織和機構的深入交流與合作,中國能夠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做法,促進能源行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2023年,中國在國際能源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參與和舉辦各類國際活動,推動與國際同行的交流合作,不僅通過參與國際活動加強與全球能源界的聯系,還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多邊和雙邊合作機制,深化與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共同推動全球能源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七 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
通過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健全協商民主機制、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推動公眾參與和監督以及促進能源行業的透明化管理,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的健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一)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
能源行業應積極推進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確保人民在能源政策制定和實施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使公眾能夠廣泛參與到能源決策中。在制定重大能源項目和政策時,應通過聽證會、公開征求意見等方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確保人民在能源政策制定中發揮作用,也保障了政策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讓政策更加符合公眾利益和需求。
(二)健全協商民主機制
通過健全協商民主機制,推動能源行業的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在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特別是光伏扶貧項目的過程中,國家能源局采取措施協調地方政府、企業、公眾和環保組織的利益,確保項目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同時順利推進。2023年,國家能源局在答復政協提案時提到,脫貧攻堅戰期間建成的村級扶貧電站約8.3萬座,為貧困群眾帶來持續的發電收益,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也體現了國家能源局對推進“光伏+”綜合利用行動和新能源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融合的重視。
(三)健全基層民主制度
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加強基層組織在能源項目中的參與和監督。通過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確保能源項目的實施符合當地居民的利益。例如,在農村地區推進新能源項目時,應充分發揮村委會、社區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聽取和反映村民的意見和需求,確保項目的實施得到村民的支持和參與。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農村電網建設改造,通過組織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50億元,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服務鄉村振興。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持續開展光伏電站運行監測,規范光伏電站管理、優化收益使用分配,推動光伏幫扶電站整體運行良好,效益持續發揮。
(四)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
通過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能源行業的發展。統戰工作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項重要政治優勢,在能源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推進能源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統戰工作能夠凝聚專家學者、企業家和社會組織的力量,共同推動能源行業的創新發展。通過統戰工作,組織論壇和研討會,吸引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參與,共同探討能源技術發展的前沿問題和合作機會。
(五)公眾參與和監督
通過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和監督機制,保障公眾在能源政策實施過程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在能源項目建設過程中,確實應通過信息公開平臺及時發布項目進展和相關信息,接受公眾監督和反饋。國家能源局致力于加強能源治理能力建設,完善能源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以提高能源監管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在推動能源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六)促進能源行業的透明化管理
推動能源行業的透明化管理,通過公開透明的決策機制,提升行業治理水平。在能源價格調整過程中,通過公開聽證和公示,確保價格調整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是提高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的重要做法。國家發展改革委在能源價格調整方面,一直注重公開透明的決策過程。例如,在調整電價等重要能源價格時,會依法依規進行,并可能通過公開聽證會、征求意見等方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以確保價格調整的公平性和透明性。這樣的做法有助于增強公眾對能源價格調整的理解和信任,提升能源行業的治理水平。
八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通過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推進依法行政、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健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一)深化立法領域改革
能源行業應加強立法工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行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國家能源局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同推動了多項能源立法工作,包括《可再生能源法》、《電力法》和《能源法》等關鍵法律的制定與修訂。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信息,加快推進能源法律制度體系建設,包括推進重點立法項目,如推動能源法列入立法工作計劃,加快修訂《煤炭法》和制定《石油儲備條例》等。
(二)推進依法行政
深化依法行政,確保能源政策和規劃的科學性、透明性和合法性。能源行業各級管理部門應嚴格依法行政,制定和實施符合憲法和法律的政策措施。國家能源局在制定新能源補貼政策等重要政策時,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通過法定程序公開征求意見,以確保政策的制定既科學又符合法律規定,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增強政策的有效性和公眾的滿意度。
(三)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
完善能源行業的執法和司法體制,確保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加強能源監管部門的執法能力建設,確保依法、公正、嚴格執法。國家能源局作為能源行業的監管部門,確實承擔著加強執法能力建設、確保依法、公正、嚴格執法的職責,積極推進能源監管工作,其中包括查處電力市場操縱和價格壟斷等違法行為,展現了對維護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承諾。
(四)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
在能源行業中,確保所有市場主體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支持小微企業和新興能源企業參與市場交易,通過優化市場準入條件、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為這些企業提供公平參與市場的機會,促進市場的多樣性和競爭性,增強小微企業的市場活力。
(五)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提升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國家能源局積極推進能源法治建設,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能源行業從業人員和公眾的法治意識,包括線上研討會、法律知識講座、普法宣傳冊的發放等,構建一個更加公正、透明的能源市場環境。
(六)加強涉外法治建設
隨著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保障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合法權益。通過制定和完善涉外能源法律法規,為企業提供法治保障。中國能源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活動顯著增長,覆蓋新能源、電力、油氣等多個領域,凸顯了中國企業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活躍度和影響力。中國能源企業在海外的發展需要依托堅實的涉外法治基礎,通過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和風險應對能力。
(七)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
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是確保能源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通過加強立法工作,確保能源政策和規劃的科學性、透明性和合法性。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保障公眾在能源政策制定、實施和監督過程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能源監管部門的執法能力建設,確保依法、公正、嚴格執法。推動能源法治教育和普法宣傳,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
九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通過增強文化自信、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優秀文化人才、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推動文化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一)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對于能源行業來說,這是提升行業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能源行業應積極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樹立正能量,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國家能源集團和國家電網等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例如,國家能源集團發布了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理念體系,明確了公司目標、戰略、宗旨、使命、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強調了綠色發展和追求卓越。國家電網公司則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弘揚黨內政治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能源行業在弘揚革命文化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能源企業不僅能夠增強員工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歷史責任感,還能夠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增強文化認同感。國家電網公司通過實施“旗幟領航·文化登高”行動計劃,弘揚黨內政治文化,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員工傳承紅色基因、繼承革命文化。中國石油集團通過印發《文化引領專項工作方案》,加強新時代石油先進文化建設,推進實施文化引領戰略舉措,用石油先進文化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優秀文化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能源行業應加快適應新形勢,培養和引進優秀的文化人才。通過設立企業文化專項基金,支持文化創新和人才培養,是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措施。能源行業正積極響應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致力于培養和引進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文化人才。通過內部培訓、外部交流等方式,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以支持企業文化的創新發展。
(四)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在能源行業中,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確保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通過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意識形態工作計劃,定期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和培訓。加強干部理論學習,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考核,實行責任追究機制,加強網絡輿情管理,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監督與檢查。
(五)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
能源行業應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提高文化服務質量和文化產品供給水平。國家電網公司通過建設企業文化中心、設立文化服務平臺,為員工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和產品。2023年,國家電網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建成了多個企業文化中心,開展了各種文化活動,豐富了員工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企業的文化軟實力。同時,國家能源局也在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推動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為能源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六)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
為確保能源行業網絡信息的安全與健康,必須建立和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這包括制定嚴格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和培訓,以提升員工的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據國家網絡安全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范圍內,能源行業共開展了超過1000場網絡安全教育培訓,這些培訓覆蓋了數萬名員工,顯著提高了整個行業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七)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
能源行業應致力于構建一個更加有效的國際傳播體系,以提升中國能源企業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這可以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分享中國能源行業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來實現。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通過參與國際能源論壇和發布英文版企業文化手冊等舉措,有效地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能源企業的風采和實力。在國際能源論壇上,中國石油的演講和展示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凸顯了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十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
通過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民生建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動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推動綠色能源惠民工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的健全,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
能源行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必須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為確保基本公共服務的普及和質量,大型能源企業如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特別是針對偏遠地區的電力和天然氣供應。例如,國家電網公司在實施的農村電網改造和擴建工程,成功為農村提供了穩定的電力供應,解決了數百萬農村居民的用電問題,顯著提升了農村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能源領域在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實施普惠性政策,確保能源資源的公平分配至關重要。國家電網公司等大型能源企業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致力于提高農村居民的用電質量和可靠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提升農村地區電力保障水平,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能源局還發布了《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和審查指南》的通知,旨在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為了促進社會公平和提高員工滿意度,能源行業應積極推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縮小行業內外的收入差距。通過實施績效工資制度和股權激勵機制來實現,從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同時,通過合理的薪酬增長機制,確保員工的收入水平與他們的工作表現和企業效益相匹配。這樣的措施不僅能夠提升員工的生活質量,還能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四)完善就業優先政策
能源行業在推動就業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如光伏和風電項目,這些項目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就業增長。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融合推動了產業規模的顯著增長,對就業市場產生積極影響。國家政策也在積極推進新能源與鄉村振興的融合,鼓勵農村地區發展戶用光伏和風電,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為了更好地發揮能源行業在促進就業方面的作用,需要繼續推動新能源項目建設,支持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強職業培訓以提升勞動力市場適應性,并確保就業政策與其他領域政策形成協同效應,共同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五)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能源行業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為員工提供全面的社會保險保障,包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確保員工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許多能源企業還通過推行企業年金計劃等補充福利,進一步提升員工的養老保障水平。通過這些措施,能源企業不僅履行了社會責任,也增強了員工的忠誠度和企業的吸引力。
(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能源行業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保障員工健康和安全方面。企業應積極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確保員工享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待遇。能源企業應為員工提供全面的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保障。通過建立企業內部醫療服務體系,為員工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例如,中國石油通過構建健康管理頂層設計,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員工健康制度保障,發布了《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方案》和《建設健康企業十項措施》。此外,還通過分級試點、分步推進實施健康企業建設工作,到“十四五”末,實現所屬企業主要生產經營單位100%達到健康企業建設標準。
(七)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能源行業在面對人口老齡化等社會挑戰時,應采取積極措施,建立健全的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通過實施彈性工作制度、提供家庭友好政策,如育兒假和家庭關愛假等方式實現,以幫助員工更好地平衡工作與家庭責任。一些能源企業已經開始推行這些政策,并獲得了員工的積極響應和好評,這不僅提升了員工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也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八)推動綠色能源惠民工程
能源行業致力于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通過實施綠色能源惠民工程,推廣了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等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分布式光伏為數百萬家庭提供了經濟、便捷、清潔的能源,有效降低了用電成本。為持續推動綠色能源的普及,能源行業將增強非化石能源供給,促進消費側節能降碳,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并完善綠色能源消費激勵機制,旨在實現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提升能效,同時為實現國家的“雙碳”目標貢獻力量,構建一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居民能源成本
能源行業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而降低居民的能源成本。智能電表和智能用電管理系統的推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這些技術能夠實現用電的精細化管理,幫助居民更好地監控和控制用電情況,從而優化用電習慣,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智能電表的普及對于提升能源管理效率和降低居民用電成本具有積極作用。
十一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通過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以及加強公眾參與和宣傳教育,推動生態文明體制的深化改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
(一)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
通過遵守和執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如《環境保護法》和《清潔生產促進法》,能源行業確保了在開發和利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些規劃和法規的實施,不僅加強了對能源項目的環境監管,也促進了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實現能源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能源行業致力于實現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例如,在油氣開采領域,采用先進的廢水處理和回注技術,顯著降低了對地下水的污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實施的“綠色油田”計劃,旨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綠色油田示范區,有效減少油氣開采對環境的影響。此外,加強環境監管、推廣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和加強環境風險管理,都是能源行業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所采取的關鍵措施。
(三)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能源行業致力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通過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有效降低碳排放。通過技術創新,如超低排放技術的應用,能源行業在減少污染物排放和促進生態環境修復方面取得了進展。為了進一步推動這一協同發展策略,能源行業將繼續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動能源科技創新,并實施生態修復項目,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能源行業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領域,致力于通過實施碳減排目標來推動低碳發展。中國已設定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而能源行業在實現這些目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非化石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方面的大幅增加,有效促進了碳減排。為了進一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能源行業將繼續加強清潔能源的開發,提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五)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通過生態保護和修復,能源行業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在礦區復墾和植被恢復方面,行業采用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致力于恢復礦區的生態功能,提升生物多樣性。國家能源集團在內蒙古和陜西等地實施的礦區復墾項目,展現了能源行業在生態修復方面的積極努力。為深化這一理念的實踐,能源行業將繼續加強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發,推廣綠色開采技術,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并增強社區參與和利益共享,以確保在資源開發的同時保障生態平衡。
(六)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能源行業在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市場化手段和政策引導雙管齊下,促進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實施碳交易制度是推動企業實現碳減排目標的有效途徑,全國碳市場的交易量和交易額的顯著增長,不僅體現了市場對碳減排的積極響應,也為企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直接的經濟激勵。綠色金融政策的實施,如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為清潔能源項目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加速了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這些政策和措施共同構成了一個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生態系統,為能源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確保了經濟效益與環境責任的雙贏。
(七)推動綠色技術創新
能源行業正處于綠色技術創新的前沿,這些創新對于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應用至關重要。在新能源領域,技術的不斷進步顯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量產單晶硅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已達到23.1%,并且陸上6兆瓦級、海上10兆瓦級風機已成為主流。此外,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已在福建海上風電場并網發電。這些技術的突破不僅提高了能源產出的效率,也降低了單位能源的成本,為新能源的廣泛應用和商業化鋪平了道路。
(八)公眾參與和宣傳教育
能源行業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承擔著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和參與度的重要職責。通過深化宣傳教育工作,能源行業正致力于構建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綠色發展格局。通過舉辦講座、展覽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普及了清潔能源和生態保護的知識,激發了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和興趣。互動性的宣傳教育不僅提高了公眾的環保意識,也促進了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目標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十二 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通過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完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加強能源技術自主創新、強化能源網絡安全、提升能源安全教育和培訓、加強國際能源合作與安全,推動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一)健全國家安全體系
能源行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石,其安全性對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確保能源供應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需要我們構建和完善全面的能源安全體系。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在提升石油儲備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已具備90天的石油儲備能力,同時天然氣儲備能力的增強也顯著提升了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的韌性。這一成就凸顯了我國在戰略能源儲備方面的前瞻規劃和有效管理。
(二)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
為確保能源在生產、運輸、儲存和使用各環節的安全性,必須制定和執行一系列嚴格的安全標準與管理制度。國家電網公司開展的全國性電力設施安全檢查便是提升行業安全治理水平的一個實例,通過這一行動,數千處安全隱患得到識別和整改,顯著增強了電力設施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此外,能源行業正逐步引入先進的安全監測技術,例如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這些技術的運用不僅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也實現了對潛在風險的精細化監控和預防。
(三)健全社會治理體系
能源行業在健全社會治理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提升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方面。行業與地方政府和社區的緊密合作是確保快速恢復電力和天然氣供應的關鍵。例如,在臺風“山竹”侵襲期間,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展現了卓越的應急管理能力,通過與相關部門和社區的協同作戰,迅速搶修受損電力設施,保障了受災地區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生產需求,有效減輕了自然災害對社會運行的影響。能源行業需持續強化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優化應急預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智能技術提高能源供應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四)完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
隨著中國能源企業的全球化戰略不斷深入,完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顯得尤為迫切。這不僅涉及到保護海外投資和項目不受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動蕩的影響,還包括確保人員和資產的安全。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海外能源投資的安全問題,通過加強與相關國家的合作,推動建立開放、透明、高效的國際能源市場,減少貿易壁壘,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性 。同時,中國也在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通過多邊框架下的政策交流和項目對接,促進能源互利合作,并強化境外項目的風險防控。
(五)能源安全和技術自主創新
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技術創新則是確保能源安全的關鍵。加強能源技術的自主創新,對減少對外部技術和設備的依賴至關重要。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進步尤為顯著,特別是在高效燃氣輪機和核電設備的研發與應用上。中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的成功并網發電,不僅是中國核電技術發展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顯著標志。隨著這些技術成果的進一步推廣應用,中國將在全球能源領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六)能源網絡安全
能源網絡安全是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智能電網和物聯網技術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的風險對能源行業的安全穩定運行構成了嚴峻挑戰。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電力行業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和《電力行業網絡安全管理辦法》,標志著中國在能源網絡安全管理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該辦法不僅明確了網絡安全的責任主體,還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管理措施和技術要求,為能源企業加強網絡安全建設提供了指導和規范。通過這些措施,能源行業能夠更有效地防范網絡攻擊,保護關鍵數據不受侵害,確保能源供應的連續性和可靠性。
(七)強化能源安全教育和培訓
強化能源安全教育和培訓是提升能源行業整體安全水平的關鍵措施。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對于預防和應對潛在的安全風險至關重要。通過定期的安全演練和專業培訓,可以確保員工在面對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動。全國能源行業組織的安全演練和培訓活動覆蓋了幾乎所有從業人員,不僅增強了員工的安全操作技能,也提高了他們對安全風險的識別和應對能力。這種系統的教育和訓練機制,有助于構建一種安全文化,使安全成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為和習慣。
(八)國際能源合作與安全
國際能源合作是全球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而安全管理則是確保合作成功的關鍵。在這一領域,中國展現出了積極的國際合作姿態,通過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能源大國簽署安全合作協議,加強了跨國能源項目的安全保障。這些協議不僅涉及安全信息和技術的共享,還包括了風險評估、應急響應和危機管理等方面的深入合作。通過這些合作,中國正推動建立一個更加安全、穩定和高效的國際能源合作環境,為全球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十三 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通過完善人民軍隊領導管理體制機制、深化聯合作戰體系改革、深化跨軍地改革、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新能源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支持軍隊信息化建設、推動軍民融合創新以及加強軍隊能源管理和節能減排,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一)完善人民軍隊領導管理體制機制
能源行業在支持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與軍隊領導管理體制的緊密協作,能源行業確保了軍隊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軍隊相關機構作為國家能源委員會成員。國家能源局與軍需能源局在能源供應、技術支持和應急保障等方面建立了全面而深入的合作關系,不僅涉及日常能源需求的滿足,更包括在特殊情況下的快速響應和保障能力。國家電網公司等能源企業通過為軍隊項目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持,展現了能源行業對國家安全和軍事需求的堅定承諾。
(二)深化聯合作戰體系改革
能源行業在深化聯合作戰體系改革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別是在提供先進技術和資源支持方面。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和儲能技術等現代能源解決方案,極大地增強了軍隊能源供應的靈活性與可靠性。能源企業通過在軍事基地周邊建設分布式能源站,為聯合作戰提供了穩定而高效的能源支持。這種合作模式展示了能源行業對提升軍隊聯合作戰能力的實質性貢獻,同時也反映了國家對能源安全和軍事現代化需求的高度重視。
(三)深化跨軍地改革
深化跨軍地改革是推動軍民融合、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關鍵途徑。通過與國防科技工業局等相關部門的緊密合作,共同推進軍民融合重大項目的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這種合作模式不僅促進了大型能源項目建設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加強了基礎設施和技術資源的軍民共享,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能源支撐。一系列軍民融合項目的成功實施,標志著能源行業在跨軍地改革中的積極貢獻,展現了軍民融合在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保障國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是確保國家安全和軍事需求的重要基石。能源行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不斷增強在緊急情況下的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國家電網公司通過實施電網安全升級項目,顯著提升了電力系統的抗災性和快速恢復能力。在臺風襲擊期間,國家電網公司迅速響應,確保了多個軍事基地的電力供應,展現了能源行業在關鍵時刻對軍隊應急響應的有力支持。這種快速有效的應急保障措施,不僅保障了軍事基地的正常運作,也凸顯了能源行業在維護國家安全和軍事需求中的核心作用。
(五)推動新能源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推動新能源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是提升軍隊能源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徑。能源行業通過引入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助力軍隊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增強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環境友好性。中國能源企業已經在多個軍事基地成功部署了太陽能發電系統,這些系統不僅為基地提供了清潔、穩定的能源,還顯著提升了能源自給自足的能力,同時促進了軍事基地的綠色轉型。這種創新應用不僅增強了軍事能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也體現了軍民融合在技術應用和資源利用方面的深度發展。
(六)支持軍隊信息化建設
通過提供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安全服務,能源行業不僅增強了軍隊通信的高速性和穩定性,而且為數據處理和指揮控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例如,電信企業與軍隊的合作建設5G基站,標志著軍民融合在通信基礎設施領域的深入發展,為演習提供了高速的數據傳輸和通信能力,顯著提升了指揮效率和協同作戰的能力。這種跨領域的技術合作,不僅展示了能源行業在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也體現了信息化技術在提高軍隊作戰效能中的重要作用。
(七)推動軍民融合創新
通過構建軍民融合創新平臺,能源行業不僅促進了軍地之間的技術交流與資源共享,而且加深了雙方在研發和應用層面的合作。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具體舉措,包括推動科技創新基地和設備設施等資源的雙向開放共享,加強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機制,促進軍民技術相互支撐、有效轉化等。此外,國防科工局也在積極推動軍民融合,促進國防科技工業的開放和資源共享。
(八)加強軍隊能源管理和節能減排
加強軍隊能源管理和節能減排是實現軍隊現代化及履行環保責任的關鍵措施。能源行業與軍隊的緊密合作,通過實施節能改造項目,顯著提升了軍隊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電力企業對多個軍事基地進行的節能改造,不僅節約了電力消耗,還有效降低了基地的運營成本和對環境的影響,展示了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在保障軍隊能源安全的同時,促進了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十四 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
通過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以及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提升黨的領導水平,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
(一)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
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是確保能源行業健康發展的政治保證。能源行業堅定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通過強化黨的建設,確保了黨對能源工作的全面領導。在這一過程中,國家能源局等機構通過確保決策和執行過程與黨中央的要求保持一致,加強了對能源政策和重大項目的指導與監督。積極推進的關鍵改革措施,充分展現了能源行業對黨中央決策的忠實執行和對國家能源戰略的堅定貫徹。
(二)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提升能源行業黨建工作質量的關鍵途徑。國家電網公司等能源企業通過創新實施“黨建+業務”模式,有效地將黨的建設與企業核心業務緊密結合,確保了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戰略同步推進。這種模式不僅加強了黨在企業決策、經營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而且通過黨建工作的引領,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管理效能。通過不斷優化黨的建設體系,能源行業能夠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三)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能源行業的重要任務。通過強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能源行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定不移地查處和預防腐敗行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企業通過設立廉政風險防控辦公室,積極開展廉政教育和專項檢查,展現了企業在反腐敗工作中的積極作為。在反腐敗斗爭中取得顯著成效,查處了一系列腐敗案件,有效挽回了巨額經濟損失,為企業營造了清正廉潔的政治生態環境,體現了能源行業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化反腐敗斗爭中的決心和行動,為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和行業的清風正氣提供了堅實保障。
(四)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
通過不斷推動黨內政治生活規范化、制度化,能源行業致力于構建一個健康、有序的黨內政治生態。國家能源局等單位通過制定《工作人員廉政守則》《處級以上干部配偶、子女從業規范》等規范性文件,明確了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和紀律要求,強化了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和管理,不僅提升了黨內監督的實效性,而且確保了黨員干部能夠始終保持廉潔自律,有效預防和減少了腐敗現象的發生。
(五)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
能源行業通過不斷加強黨的建設,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為企業改革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強大的動力支持。能源企業在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領導,深化內部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市場化改革中取得的顯著成績,不僅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更在推動行業改革、促進能源轉型中發揮了示范作用。成就的取得體現了能源行業在黨的自我革命引領下,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實際行動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六)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
通過實施黨內考核和評估機制,能源行業對黨員干部的工作績效和政治表現進行嚴格考核,以此激勵黨員干部積極作為、廉潔自律。通過這一機制,對表現優秀的黨員干部予以表彰,對存在問題的黨員干部實施批評教育,有效地提升了黨內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這種以改革精神為指導、以嚴格標準為要求的管理方式,不僅增強了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和規矩意識,而且為能源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七)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通過建立和完善改革落實機制,能源行業為每項改革任務明確了責任主體和時間節點,形成了閉環管理。在能源體制改革的推進中,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改革實施方案,通過嚴格的督查和考核機制,確保改革任務的有序推進和順利完成。在電力市場化改革這一關鍵領域,展現了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和行動力,通過一系列具體舉措,確保了改革目標的實現。這種一抓到底的工作態度和方法,體現了能源行業在推動改革中的堅定意志和專業能力,為能源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雨田
-
做好“產”文章⑤|云南昭通:以磷為基搶跑新能源賽道
2024-07-12新能源賽道 -
售電公司的A面:負荷獲取
-
社會共識 行業盛會 企業機遇|2024第三屆農村能源發展大會暨清潔能源裝備展覽會
2024-06-12農村能源發展大會
-
做好“產”文章⑤|云南昭通:以磷為基搶跑新能源賽道
2024-07-12新能源賽道 -
電力市場運營監控機制及其優化策略
2024-06-03電力市場運營監控 -
一季度全國各省發電量排行
2024-05-08全國各省發電量
-
貴州電力交易中心2024年2月市場化交易加權均價
-
天津電力交易中心發布2023年市場主體注冊情況
2024-01-25天津電力交易中心 -
貴州省階梯電價了解一下
2023-12-15貴州省階梯電價
-
售電公司的A面:負荷獲取
-
隔墻售電等交易方式難以促進“就近消納”
2024-05-09隔墻售電 -
多地調整分時電價適應凌晨午間雙低谷
-
五大關鍵要素 聚合視角下虛擬電廠商業模式的再探索
2024-03-05虛擬電廠商業模式 -
國家能源局回復:深化電價市場化改革 滿足居民用電需求
2023-11-16電價市場化改革 -
分散式風電不再要求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
-
新輸配電價模式下 工商業用戶如何選擇更省錢的電價執行方式?
-
榆林發布4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區域供電主體變更的公告
2023-08-03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 -
四川瀘州航空航天產業園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業主招選項目結果公告
2023-07-25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
-
社會共識 行業盛會 企業機遇|2024第三屆農村能源發展大會暨清潔能源裝備展覽會
2024-06-12農村能源發展大會 -
2024年4月!“第13屆中國電力設備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高峰論壇”與您相約杭州!
2023-12-08中國電力設備狀態檢測 -
2024世界太陽能光伏暨儲能產業博覽會8月羊城領先聚能
2023-11-29太陽能光伏暨儲能產業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