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發電量增速回落無需過分擔憂 中國經濟依然強勁
9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8月份能源生產情況顯示,電力生產增速回落,當月發電量5945 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 8%,增速比7月份回落3 8個百分點。發電量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同步回落,并雙雙創年內新低
9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8月份能源生產情況顯示,電力生產增速回落,當月發電量594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增速比7月份回落3.8個百分點。發電量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同步回落,并雙雙創年內新低,由此,有不少人擔憂,回暖不久的中國經濟是不是又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其實,對相關數據細加分析就會發現,對發電量增速回落無需過分擔憂,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趨勢在8月份變得更加強勁。
發電量增速回落是電力行業改革的短期“代價”
電力行業是重要的基礎性產業,深入推進電力行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有利于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和優化配置、有利于促進電力市場建設、有利于促進電力行業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結構優化升級。目前看,結構調整成效初顯。
從發電結構看,8月份,火力發電量為43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水力發電量為11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風力發電量達1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3%;太陽能發電量為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7%;核能發電量同比增長14.2%。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及核電等清潔能源則以更快速度增長,這意味著我國電源結構在持續向低碳可持續的方向轉型。這樣的轉型應該是近些年來備受霧霾影響的社會公眾所歡迎的。即使不考慮由于8月份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使得水力發電明顯加快這一因素,風電、太陽能發電及核電都是國家大力推動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它們在電源結構中的比重上升,在一定意義上表明,經過多年培育發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逐步成長為支撐能源及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
從發電領域市場化力量擴張的角度看,8月份,在全國發電量增速回落的背景下,華能、大唐、國電、上電、粵電、浙電六大沿海發電集團的日耗煤量均值達79.68萬噸(見下圖),比上年同期增長13.18%。由于這些大型發電集團的煤耗下降速度快于全國平均水平,于是,可以推測,今年8月份這六大沿海發電集團的發電量增長速度要超過13%,比全國火力發電量增速高出8.5個百分點以上。六大沿海發電集團發電量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電網企業實施節能環保調度后,技術先進的發電機組出力更多,這在整體上有利于降低全國火電行業的能耗水平;另一方面,很可能是近期嚴格實施的專項督查對眾多自備電廠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一段時間以來,鋼鐵、電解鋁、石油化工和水泥等高載能行業為數眾多的自備電廠,在為其投資主體提供低成本電力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也對相關行業的公平競爭產生了一定影響,并且明顯壓縮了發電領域市場化力量的成長空間。2017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開展燃煤自備電廠規范建設及運行專項督查的通知》,要求查處違法違規建設的自備電廠,全面清理自備電廠欠繳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督促所有自備電廠公平承擔社會責任。由于沿海地區近些年高耗能工業占比下降,其用電量增速通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假如沒有實施嚴格的自備電廠專項督查,從8月份沿海六大發電集團日耗煤量的同比增速較7月份加快2.53個百分點來推測,8月份全國發電量增速應該比7月份更高。由此可以判斷,8月份發電量增速回落,很可能是開展自備電廠專項督查而不得不承擔的短期“代價”。顯然,與規范電力行業發展、促進相關行業公平競爭所能獲得的“改革紅利”相比,對發電量增速短期出現小幅回落不應過度解讀。
電力需求側的重要變化值得高度關注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8月份,制造業用電同比增長6.7%,較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快0.3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作為實體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制造業的增長進程在持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內部結構優化,很可能會持續推動電力需求結構及增長機制發生顯著改變。
從代表性工業產品看,水泥、焦炭、十種有色金屬等高耗能產品產量8月份出現負增長,而微型計算機設備、集成電路等能耗低、附加值高,且能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產生顯著溢出效應的高技術產品,產量增速則超過了20%。這一負一正,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制造業產品結構正在逐步優化,這是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
從不同制造業行業增加值增速看,8月份,高耗能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9%,比制造業全行業低4個百分點,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9%,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6%,分別比制造業全行業增速高6個百分點、4.7個百分點。高耗能制造業增長的回落,及高技術制造業增長的加快,不但提升了短期增長的質量、增強了中長期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而且也會有力推動制造業增長與電力消費量“脫鉤”。由于制造業用電量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50%,因此,制造業增長與電力消費量“脫鉤”,將會顯著地改變電力消費結構及其增長驅動機制。
【專家簡介】李鵬飛,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產業經濟,研究方向涵蓋新產業及新技術應用。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