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
文章強調,要拉長長板,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鍛造一些“殺手锏”技術,持續增強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提升產業質量,拉緊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系,形成對外方人為斷供的強有力反制和威懾能力。
在“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下,我國光伏行業如何“拉長長板”?哪些領域將成為行業可以發掘的新方向?
什么是“雙循環”?即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果從產業角度看,我國光伏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雙循環”范例。
2008年,光伏行業還是“兩頭在外”——上游原料對外依存度高,下游應用依賴國際市場,整個行業基本處在“國際大循環”狀態中。
從2009年開始,為應對歐美等地的“雙反”措施,我國光伏產業開始了“壯士斷腕”式的產業結構調整。伴隨這次調整,國內市場正式開啟,光伏行業也開始轉向“國內循環”。
2018年,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海外業務重新成為部分光伏企業的拓展方向,甚至被一些企業視為重點市場。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也日趨成熟,競價、平價、扶貧等多種類型的項目均有較強的競爭力,這讓“內外并重”的策略成為多數光伏企業的首選。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國內經濟的大循環將被逐步打通,光伏的“雙循環”也需要繼續推進,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細化和優化。
在“國內循環”中,企業應不斷挖掘國內市場的新需求、新機遇,特別是借助“新基建”的東風,提升技術能力,尋找新的應用場景;在“國際循環”中,企業應以新視角、新模式強化國際化布局,嘗試開放創新、近岸業務等新模式,以增加回報、降低風險。
“國內循環”:把握新型城鎮化機遇
激發國內需求、擴大新能源的應用場景,關鍵是要尋求“多點開花”。在“十四五”期間,光伏行業非常值得關注的領域就是新型城鎮化。
不久前,中金公司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在總結已披露的各地“十四五”前期課題研究成果后,發現高頻詞匯主要集中在創新、城市群、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等方面。可見,推動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將是“十四五”的重中之重。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各地將會建設很多新的基礎設施,以順應人口向城市遷移的趨勢,優化經濟的空間結構,釋放內生發展動力。
新型城鎮化將伴隨著綠色和能效水平的提升,這恰恰是光伏行業的機會所在。當光伏和新型城鎮化融合,必然生發出諸多新的需求,推動光伏應用“多點開花”,不僅會擴大光伏產品的多元化應用領域,還有可能推動行業開啟精益生產。
盡管生產流程復雜、技術升級頻繁,但近年來,智能制造等高科技手段開始被一些光伏企業所嘗試。當下,配合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多元化需求,企業不僅需要提高產品質量,還要具備滿足各種小規模需求的供應能力。這就要求改進生產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提升企業生產體系的靈活性。這正是精益生產可以實現的。
精益生產的核心是“精”,既要保證生產的供應精準、不留庫存,又要強調相互協作及業務的精簡、減少流程,這與光伏市場未來發展趨勢也是相吻合的。在國內光伏市場容量持續擴張的過程中,市場需求也會漸趨多樣化,光伏企業不僅要面向B端市場,而且可能會開啟C端市場,不同層次的市場將生發更為碎片化的需求。如果擁有大規模生產和精益生產兼備的生產能力,企業就不會因市場轉型和需求多元化而措手不及。
“國際循環”:實現三輪驅動
10月13日,國際能源署發布《世界能源展望2020》。這份報告預計,盡管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能源需求出現整體下降,但全球清潔能源需求仍將保持0.9%的正增長。
因此,“走出去”仍將是國內光伏行業的重要選擇,但前提是,企業要選擇更加穩妥的方式去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出口貿易、近岸生產和開放創新的三輪驅動,或是最好的選擇。
一是繼續開拓出口市場。
自從去年歐盟取消對華光伏“雙反”措施后,美國也在2019年12月宣布了對雙面光伏組件豁免“201法案”下的進口關稅,貿易政策的變化重新激活了中國對歐美市場的出口。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2020年1~5月,中國對歐洲的光伏組件出口進一步增長,出口額為26.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3%,對美國的出口額達到了3.1億美元、同比增長20倍以上。但受疫情管控和貨幣貶值等因素影響,今年對印度和拉丁美洲市場的出口量有所下降。
盡管出口狀況在很大程度上仍取決于市場所在國的政策變化,但光伏企業依然可把出口貿易作為參與國際循環的重要選項。但應當視國外相關政策的變化,對出口目的地和貿易規模進行靈活調整。
二是海外投資要因時而變。
從全球生產的角度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一旦全球供應鏈若干重要環節因疫情而中斷,就可能造成整條產業鏈停擺。目前,不少國家已經開始重新評估本土產業鏈的安全性,試圖優化和重塑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在全球生產秩序恢復正常以后,區域化和近岸化可能成為國際投資和全球產業布局的新趨勢。近岸化是和離岸化相反的概念。離岸化是通過全球范圍內的投資和業務外包,利用國家或地區的勞動力成本差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率。這種模式強調的是“高效率”和“低成本”。而近岸化則是利用鄰國生產要素的業務模式。這種模式更強調“安全”和“便捷”。如果疫情后全球供應鏈體系調整出現這些新變化,到主要市場所在國或其鄰國投資設廠,就近供應區域市場,可能將成為中國光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選項。
三是不斷擴大開放式創新合作。
要想進一步提升光伏行業的發展水平,持續的技術創新不可或缺。在過去幾年里,我國光伏行業的研發水平和技術能力進步很快,但在一些關鍵核心領域,尤其是最尖端、最前沿的技術領域,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當下,中國光伏行業已經具備資金、市場、環境等諸多優勢,應當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資源和兩個市場來推動技術進步,既要聚焦自主研發,也要實施開放式創新,通過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實現集思廣益。
“雙循環”離不開四個支柱
從前幾年的經驗看,光伏行業的“雙循環”離不開四個支柱,即擴大內需、優化供給、深耕技術和關注海外。
擴大內需就意味著要通過激活國內光伏需求,不斷釋放國內市場的潛力。這也是2012年后光伏行業最大的亮點。2013 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此后幾年中,我國光伏行業市場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12月,全國光伏累計裝機突破200吉瓦。
任何產業要實現迅速發展,僅靠擴大需求端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提高供給端的質量與效率。過去幾年,在光伏產能不斷擴張的同時,供給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光電轉換率的提高就是高質量供給的表現之一。隨著技術進步,我國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升。特別是在過去一年,大硅片、高功率組件市場逐步完善,產品升級的速度超出了市場預期。
優化技術是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柱。近年來,國內光伏產品持續升級,產品質量和技術水準不斷提高。但必須承認,部分關鍵的技術環節仍存在短板。比如,光伏上游的制造儀器、部分核心零件等。要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需要行業繼續加大研發力度,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為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國際市場能夠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盡管部分國家和區域出現了“逆全球化”的現象,但是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并沒有中斷,區域經濟一體化正在重構全球生產貿易體系。今年年底,亞太地區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或將簽署,它不僅會極大地促進亞太地區的投資與貿易,也將使光伏行業從中獲益良多。
上述四根支柱的內在邏輯非常清晰,即先通過擴大內需、改善供給、促進創新等措施做大、做強、做優國內市場,再將龐大的產品供應能力和強大的產業競爭優勢在國際市場進一步釋放出來。“十四五”期間,四根支柱不僅要立好,而且要立穩,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實現有機結合,構筑出光伏行業的完整“雙循環”。
( 作者:萬軍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桂庭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