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電力改革 鍛造新時代“電力工匠”
珠江兩岸,不僅有美麗花海,更有璀璨燈海。
東西跨度近2000公里的南方電網供電網絡,覆蓋100萬平方公里、2.3億人。這背后,是一批批“電力工匠”,從南方5省無數個大大小小的供電所、工作室開始,串聯起創新的力量,創造出一個個優秀成果,在見證中國電力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也書寫了屬于新時代電力工人的傳奇故事。
這一切,離不開南方電網公司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催生了一大批技術工人迅速成長。
“老師傅”的“新課堂”
何滿棠從做學徒、擰螺絲開始,到成為全國勞模,已在電力檢修崗位上堅守了30多年。
2012年,南方電網從33萬一線員工中評選首批2名高級技能專家,何滿棠便是其中之一。隨后,南方電網板橋培訓基地在廣東東莞建成,培訓的策劃和實施需要“老師傅”操刀,何滿棠挺身而出。
“我的師傅是新中國的第一代產業工人,學歷不高,都是憑經驗摸索。知道怎么干,可是若要講出原理來,還很難。”何滿棠說,從那時開始,他就下決心不能只停留在自己會干上,還要告訴徒弟怎么干、為什么。
如今,何滿棠所在的東莞供電局變電管理二所檢修一班已經是出了名的“人才班 ”:累計為公司輸送各類技能及管理人才30余人,其中省級技能專家6人、局級專家1人、高級技師15人、技師14人、高級工程師8人、工程師14人。
調動“老師傅”的積極性,對一線員工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正是南方電網為職工搭建職業素質培養體系的重要一環。而這樣的培訓,不僅在工廠車間里,更形成了專業的實訓場所。
在南方電網深圳電力培訓學院,有限的場地被高效率地利用起來,其中既有適用于電力行業不同工種的實訓室,又有多媒體教室、閱覽室、學員宿舍等,實現“一條龍”培訓服務。
學院教務部主管黃超強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培訓學院實現了培訓流程的全貫通,為不同工種、不同序列的職工量身訂制學習發展體系,根據不同崗位不同級別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
該企業逐步實現每個縣級公司至少有1個實訓場,具備條件的單位每個供電所有1個實訓場,目前已建成技能實訓室517個、簡易實訓場1161個;建立以公司一體化培訓教材為主體、各單位差異化特色培訓教材為補充的培訓教材庫,共開發各類課件1.39萬個;加強內訓師隊伍建設,聘任內訓師1.1萬余名;加大對班組培訓經費的支持力度,堅持每年將70%以上的培訓經費用于一線員工……
多年來,南方電網把教育培訓作為提升職工技術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的基礎,實現了“練兵有場所、學習有教材、講課有師資、實施有經費”。據統計,僅2017年,南方電網就開展以現場練兵為主的技能人員培訓2.9萬期次、82萬人次,并推行和普及了“互聯網+”培訓學習模式。
“小創新”中的“大作為”
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創新研制的兩棲帶電作業機器人,是集在線巡視和帶電作業為一體的神器。
在廣州供電局輸電管理所里,發明者之一的曲烽瑞熟練地操作遙控器,只見機器人騰空而起,穩穩當當地“掛”在離地近30米的導線上。機器人沿著導線軌道平穩走向飄掛物,機械臂上的刀具飛速旋轉,三下五除二就把金屬飄掛物拿下了。
“兩棲機器人能上天飛、下地走,避免了人工高空登塔帶電作業帶來安全隱患。”曲烽瑞技術能手工作室在全國首創的兩棲機器人,從2013年開始構想創意,2015年定型試飛,現已成為實現“無人化”帶電作業的智能工具。
曲烽瑞說,工作室的成員雖然都是兼職,但創新熱情高漲,“我們每次的討論都可能為下一項創新成果提供靈感。”
“以前項目申報很麻煩,要填一堆紙質申請表。現在是微信立項,只要‘一鍵加入’,大家都可以對這個項目提意見,創新更加方便了。而且我們還形成了創新工作室聯盟,定期召開聯盟會議,如果創新成果被其他工作室超越,‘盟主’地位就不保了。不知不覺就形成了你追我趕、時不我待的創新氛圍。”南方電網廣東公司一名職工不無感慨地說。
南方電網工會副主席林濤表示,以創新工作室為平臺,聚集優秀人才,不僅調動了一線職工的創造活力,更形成合力,使職工創新越來越成為南方電網創新驅動發展中的基礎力量。
據了解,為激發職工的創新動能,南方電網多措并舉,全面規范和深化了職工創新機制體制,對于職工創新經費投入已經增長至2017年的8916萬元,5年累計投入2.47億元。
與此同時,南方電網還注重加強項目管理中的政策支持,簡化立項流程,利用微信平臺實現職工創新項目全年實時申報、快速審批。平均立項周期僅為10天,減輕了廣大職工參與創新的事務性負擔。此外,還著力解決職工創新成果推廣應用難的問題,建立成果信息共享機制,搭建成果網上展示空間。如今,創新工作室已經達到556個。
“大工匠”的“打怪升級”
在江門供電局雅瑤供電所,一張標注清晰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表貼在最顯著的位置,按照專業技術類、技能類、管理類三個序列,對應了三條職業通道,不同序列的職工都被賦予了一條暢通的成長通道。
“有的職工,在崗位上只是一個班長,但在技能通道里,他已經是技能專家了,享受更高崗級的待遇。”廣州供電局輸電管理所蕭振輝說,南方電網設置管理、技術、技能三條職業發展通道,通道間是縱向暢通,橫向貫通,而且發展速度是均衡的,為適應人才的不同發展需求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按照南方電網2012年出臺的《技能專家管理辦法》,技能類序列設立特級技能專家、高級技能專家、一級技能專家、二級技能專家、三級技能專家、助理技能專家6個發展層級,其中特級技能專家的崗級達正處級。截至2017年12月底,南方電網已培養技能專家866人。
與此同時,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之間的通道被打通。技能崗位員工中專業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業績貢獻突出的人才可以競聘技術專家。目前,有326名技能崗位員工被聘任為公司技術專家。
“技能專家的待遇等同于處級干部,技術工人可能更受尊重!”一線技術工人感慨道。
“只有讓員工的價值被認同,才能促使他們不斷突破自我。”南方電網人力資源部教育培訓處副處長周巖介紹,南方電網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加大科技創新考核權重和政策引導,落實科技創新工作專項激勵方案及監管舉措,將申請專利、成果獲獎等職工創新業績與職稱評定、專家選聘、培訓深造等掛鉤,強化成長激勵。此外,還探索創新成績兌換休假、培訓及書籍等待遇,強化精神激勵。
從被動培養到主動造就,新時代電力工人對專業的執著、對創新的堅持,像電流一樣傳播到每一個角落。

責任編輯:仁德財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