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電動汽車無線充電9大技術要求
現在各大廠商都在進行無線充電技術研究,因為它擺脫了以往線纜的局限,可以即停即充,簡單方便,也不會受到惡劣氣候條件的影響。這種技術在無人駕駛上是不可缺少的功能。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和無人駕駛技術的
現在各大廠商都在進行無線充電技術研究,因為它擺脫了以往線纜的局限,可以即停即充,簡單方便,也不會受到惡劣氣候條件的影響。這種技術在無人駕駛上是不可缺少的功能。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和無人駕駛技術的高速發展,感覺最近汽車無線充電發展明顯加速。不同領域的無線充電技術的需求和功能都會有所不同,本文就電動汽車描述無線充電它的系統需求。

一、系統組成
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系統,基本上由電源盒、地面發射板、車載接收板、車載控制器共4個部分組成。目前的無線充電主要是單向Grid to Vehicle(G2V)供電,以后必然發展為雙向供電,即G2V + V2G。為方便起見,本文仍稱之為“地面發射板”和“車載接收板”。

無線充電的系統部件,不同廠商定義了不同的名稱,Qualcomm稱之為Power Supply Unit(PSU)、Base Pad (BP)、Vehicle Pad (VP)、Vehicle Control Unit (VCU)。Evatran稱之為Control Panel, Parking Pad, Vehicle Adapter(包括線圈和控制器)。根據需要,地上部分和車載部分的線圈和控制器既可以做成分體式,也可以做成一體式。當前大部分系統是直流輸出到電池,也有少部分是交流輸出到OBC。系統框圖如下:

GA–Ground Assembly, 即地面發射板;VA–Vehicle Assemble, 即車載接收板
無線充電屬弱耦合系統,耦合系數 k≈0.1-0.4。標稱工作頻率85kHz,頻率范圍81.38-90kHz。
二、線圈結構
在無線充電系統中,常見線圈結構有CR、DD、及多線圈形(比如Bipolar)。CR結構是單一環形結構,可以繞制成圓形、橢圓形、或方形等;DD結構實際上是一條Liz線從一個線圈繞到另一個線圈;而Bipolar是由兩個獨立線圈部分重疊而成。
相比傳統的CR結構而言,DD結構更小、更輕、效率更高、位置敏感度低、互操作性更好。

如下圖,Bipolar可以靈活配置成大CR、小CR或DD形。大家不禁要問,既然Bipolar如此完美,為什么應用不多呢?問題在于,線圈越多控制越復雜,成本及價格也越高,因此在產業化初期不會大規模應用。

三、電路拓撲
選用什么樣的電路的拓撲,與線圈結構、功率等級、隔空間隙等設計需求有關。不同廠家都有自己獨特設計,有的涉及專利技術及知識產權。以下是兩個典型示例: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